近日,在厦门大学智慧校园大数据与AI应用大赛的赛场上,厦门大学国际学院2023级国际理财专业闫宸光、张宏跃两位同学与信息学院学子组成的团队,凭借出色表现斩获二等奖。他们如何从众多参赛者中脱颖而出?让我们通过这场问答采访,走进他们的备赛与参赛历程。

一、优势互补,团队初成
问:你们是如何了解到智慧校园大数据与 AI应用大赛,并决定参赛的?
答:今年初,我们的辅导员罗流河老师在班级群内发布了大赛的参赛通知,我和几位同学马上被这个赛事吸引。大赛以“智慧激荡,数据引航”为主题,旨在激励参赛者运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探索智慧校园创新应用模式。抱着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想法,我们决定挑战自己,迎接这次机会。
问:当初是如何组建这支参赛团队?
答:我们深知,要在大数据与AI应用大赛中取得好成绩,团队成员必须优势互补。我们国际学院的同学在项目策划、表达呈现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在数据分析和算法开发上,信息学院的同学更为专业。因此,我们主动联系了信息学院两位在相关领域表现优异的同学,向他们阐述了我们的参赛构想和优势互补的计划,很快就达成共识,组建了这支团队。

事实证明,这样的组合非常具有优势,团队很快形成默契,分工明确。我和张宏跃主要负责答辩演讲、PPT 设计与视频制作。这让我们有机会将学院开设的专业课程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比如,郭婉芬老师的《人力和组织管理》课程的知识让我在制作演示材料时游刃有余,而团队协作的过程也让我学会了如何高效沟通和整合资源。
二、迎难而上,学院助力
问:参赛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挑战,又是怎样克服?
答:比赛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不少挑战。从海量数据的处理到方案的优化,每一步都需要反复尝试和调整。但正是这些困难,让我们不断学习和成长。

在准备答辩PPT时,我们也经历了反复修改。只为了让每一页PPT的内容更加清晰、更具说服力,我们熬夜修改了好几版。这个过程虽然辛苦,但看到最终成果时,所有的付出都变得值得。
我们要特别感谢学院专业教研组的老师们,从选题、方案定稿,到PPT和视频制作,老师们的帮助贯穿始终。他们常常利用自己的午休时间,为我们提供专业建议,解答技术难题。
三、获奖时刻,感念师恩
问:得知获奖时心情如何?最想感谢哪些人?
答:经过这几个月的努力,我们团队在比赛中取得了第四名,荣获二等奖的好成绩!当得知这个消息时,我们既激动又感慨。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我们团队付出的肯定,更凝聚着学院专业教研组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与殷切希望。
特别是杨帅老师,她在方案优化上给予了我们极大帮助,分享了许多实用经验,让项目更加完善;赖雄传老师、黄宇菲老师等也在模拟答辩环节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正是因为有了老师们的支持,我们才能在比赛中展现出最好的自己。

问:这次参赛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答:最大的收获是在实践中深化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升了综合能力。从数据分析到演讲呈现,每一个环节都让我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魅力。
最后,我要衷心感谢厦大国际学院为我们提供了如此宝贵的参赛机会。从课程设置到赛事支持,学院始终在为我们的成长保驾护航。虽然比赛过程中不免紧张,但这次经历让我们更加相信,只要全力以赴、相信自己,就一定能突破困难,收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