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下午,厦门大学国际学院建院二十周年国际教育论坛在思明校区科学艺术中心举行。作为厦门大学国际学院建院二十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此次论坛邀请了来自教育部留服中心国际合作处领导、福建省教育厅对外合作处领导、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国外合作院校领导及代表和各兄弟院校代表等近百人参加。论坛由国际学院院长余宏波主持。本次论坛围绕 “教育强国背景下的国际教育高质量发展”主题,展开三场专家报告及一场圆桌对话。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国际合作处宋康路副处长致辞。宋副处长指出,教育部留服中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快构建以质量为关键、以信任为保障、以安全为基础的留学教育生态体系,加快构建融通创新多元、更加包容开放的现代留学服务体系。留服中心将以更加积极的主动性,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推动留学教育从规模增长转向内涵式发展,从量变到质变。宋副处长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坚持战略引领,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加快中国特色、中国标准的国际传播,实现“引进来”、“走出去”双向赋能。二是强化质量内核,筑牢规范化发展根基。要以留服中心的学位认证标准作为参照,完善课程体系和教育质量监控机制,加强学生的思政素质与学术诚信培养,引导学生成为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三是深化传统创新,拓展全方位发展空间。留服中心将持续深化与包括厦门大学在内的各高校合作,在留学服务人才培养和规范发展等方面提供更精准的支持。

福建省教育厅对外合作处林曦副处长致辞。林副处长首先向国际学院的全体师生员工致以最热烈的祝贺。林副处长表示,近年来福建教育系统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以教育对外开放为战略支点,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推动福建教育与国际接轨、与时代同行,构建形成了兼具区域特色和全球视野的国际教育发展格局。林副处长介绍了福建省教育对外开放的发展现状,肯定了厦门大学国际学院在推动我省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所作出的贡献。林副处长表示,省教育厅将一直秉持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持续优化福建教育对外开放的政策环境,支持高校拓展国际合作空间,推动闽台港澳教育生动融合。

专家报告环节,首先由厦门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台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海外办学事务办公室主任钟威教授,带来题目为《深耕全球交流合作,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报告。钟威教授介绍了厦门大学教育对外开放的实践路径,从 “侨、台、特、海”、“海峡、海丝、海洋”的办学特色,到“世界之大学”、“阐扬世界文化”的办学宗旨,从开放办学的历史基因,到全球合作网络、多边合作平台,从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科研合作、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海外办学等方面对厦大国际化办学传统、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作出全方位阐述。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曹春教授,带来题为《推拉理论视角下中国学生留学目的地的多元化趋势及成因》的报告。曹春教授运用推拉理论,清晰梳理了中国学生留学目的地多元化的趋势变化及深层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为如何应对留学市场变化、优化国际教育服务提供了宝贵思路。

厦门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分会理事长林金辉教授,带来题为《当前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状况与改革趋向》的报告。林金辉教授分别从“中外合作办学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改革创新与独特贡献”,“主动适应中外合作办学改革新形势,把握前所未有发展新机遇”,“强化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改革主体、质量主体地位和责任”三个方面,对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进行了深度剖析,亦对其未来改革趋向作出了前瞻性预判。

圆桌对话以《出国留学教育未来之路——挑战、应对和展望》为主题,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国际财经学院院长吴昀桥教授担纲嘉宾主持,英国德蒙福特大学副校长Simon Bradbury、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张瑜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党委书记赵健研究员、四川大学教育培训部党委书记潘霜柏先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江爱华研究员参加对话研讨。各位嘉宾从宏观到微观角度畅谈了在后疫情时代,全球高等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等变革加速演进形势下,出国留学教育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策及寄望。吴昀桥教授从战略学角度作出总结并倡导:在竞争与合作战略背景下,各出国留学办学实践主体携手共助,发挥各自大学的特色、各自学科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差异化服务,更好的支撑学生未来职业规划发展。
最后,余宏波院长对论坛进行了总结。通过本次研讨,大家分享了专家的智慧,见证了思想的交锋。这既是一次对过去二十年办学历程的致敬,更是一次迈向未来的全新起点。国际学院愿意同国际教育战线各兄弟院校携起手来,秉持初心,以“教育强国”战略为引领,继续秉持开放包容、追求卓越的精神,在推动国际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国际化卓越人才,为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文/严欣怡 图/拍摄小组)